当前位置:岚山 > 旅游资讯

莒县:旅游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升级

日期: 2009年03月11日    来源: 日照日报  作者: 孙向阳 李宗臣

    近年来,莒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旅游拉动战略,集聚合力打造旅游品牌,使全县旅游业在资源开发、宣传促销、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日,记者有机会采访了莒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守亮,解读莒县旅游产业发展如何带动地方经济全面升级的秘密。
    “文化树县”,在“文化旅游”上大做文章
    记者: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做为山东三大文化之一莒文化的发源地,旅游是莒县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途径,那么在贵县“文化树县”战略中旅游占有怎样的位置呢?
    刘守亮:莒县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是莒县发展文化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文化树县”战略,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旅游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和途径,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可以说,经营旅游就是经营文化,旅游与文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成为实践“文化树县”战略的具体体现。
    记者:怎样赋予莒县旅游文化内涵,如何发挥好旅游在文化大县建设中的作用?
    刘守亮:文化旅游是旅游业的发展趋向,加强文化建设是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措施。在这方面,我们着重抓了两项工作:一是凸显旅游中的文化特色,丰富旅游内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莒文化的研究与开发,成功摄制了莒文化专题片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并先后举办了六届浮来山福寿文化节,逐渐形成了富有文化气息的旅游特色。二是借助旅游市场扩大,提升莒文化知名度。通过一系列旅游活动的开展,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莒文化,喜欢莒文化,并进一步带动莒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为莒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记者:浮来山不仅是莒县旅游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也是日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更好地发挥浮来山在带动莒县旅游业发展和文化建设传承方面的作用?
    刘守亮:对浮来山风景区,今后将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开发。充分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按照4A级景区标准进行改造,促使景区提升档次。二是保护。浮来山既是风景名胜区,也是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将更加尊重自然,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三是提升。充分发挥好浮来山景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带动马亓山、浮来青生态园、屋楼崮等景区发展,提升全县旅游的整体水平,推动全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为全市旅游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抓旅游就是抓发展”,借旅游发展区域经济
    记者:莒县旅游业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怎样的比重?
    刘守亮:2008年全县旅游总收入占整个GDP的比重仅为1.1%,与历史文化名城应有的地位和影响力还有很大距离,对此,我们有十分强烈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发展”的工作理念,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努力推动我县旅游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
    记者:前几年,沂水在发展旅游业时提出一个观念叫“海水东引”,主动与日照的海滨旅游对接,取得很大成功,这是否对我们莒县旅游的对外宣传推介是一个好的借鉴呢?
    刘守亮:旅游业是“注意力”产业,要对游客产生吸引力,仅靠“天生丽质”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宣传促销。下一步,我们将立足莒县实际,着重突出莒文化特色,重点在文化创意与旅游推介上下功夫,切实把莒县的文化资源优势、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和市场优势,努力建设旅游文化大县。
    记者:旅游业发展离不开规划布局,今后莒县旅游业发展将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将会采取哪些重大举措?
    刘守亮:2004年,我们聘请北京知名旅游规划专家对《莒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了修订,构筑起了全县旅游的主体框架。今后,我们将以山水为骨架、文化为底蕴、生态为主题,做足“山水、文化、生态”三大旅游文章,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打造精品景区。多渠道加大投入,重点风景区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景点,增强旅游市场吸引力。二是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突出打好“莒文化”和“天下银杏第一树”两张品牌,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不断提高我县旅游景区的影响力。三是完善旅游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尽快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链。


注: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需要请联系 904075747@qq.com 删除。

本站合作:904075747@qq.com